您好,欢迎访问B体育· (中国) 官方网站-Bsports!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400-16021978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B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体育· (中国) 官方网站-Bsports

咨询热线:

400-16021978

13800260398

B体育着力推进中小学体育工作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05 22:27:55人气:

  B体育着力推进中小学体育工作均衡发展“十五”以来,江苏省坚持将中小学体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突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事业投入,切实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中小学体育工作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观。据统计,目前在全省8553所中小学中,有体育场馆565座,不同规格田径场6757片,其中建有塑胶跑道799片,总计面积达3000多万平方米;大部分中小学在体育器材配备上满足或基本满足日常体育教学需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的改善,为全面增强学生体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全省中小学体育工作走上了均衡发展之路。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小学体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重要基础。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中小学体育工作,将其作为建设教育强省和体育强省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认识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中小学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将中小学体育设施配备纳入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的重要内容。从2000年开始,我省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以及“四项配套”等工程,全面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备统筹规划标准,同步推进建设。今年上半年,我厅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意见》,出台了江苏省初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有平整、适用的操场,生均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初中学校有不低于300米环形跑道及100米直道的田径场;学校体育设施、器材满足教学和活动的需要。二是将中小学体育设施配备纳入合格学校建设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推进合格学校建设,今年初我省全面启动了以“四项配套”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图片),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使全省农村中小学的理化生史地各学科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和艺术教育器材等教育技术装备,全部达到或超过此标准。体育场地与器材建设作为“四项配套”工程之一,规定农村初中学校每校将添置4.5万元的体育器材,并按照学校规模和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标准,明确要求体育场地与器材室有满足摆放3至4副篮球架的场地,1片足球场地和1片室外乒乓球场地,1间不低于60平方米的满足器材存放、取用要求的体育器材室。凡已列入《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的器材,按新标准配置,并按照学校规模分类配备,从田径类、球类、健身、体操类等四个方面明确了器材的规格型号、配备数量和配备渠道,并配备了5种设备的学生体质测量器材,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一般性体育活动的需要。三是将体育设施配备标准纳入学校评估评比的指标体系。近年来,我省研究制定了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等评估评比办法,这些评估评比标准中都含有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的硬指标,引导创建地区和学校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导向激励作用。

  体育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的物质条件。长期以来,中小学的体育器材都以竞技体育为规格标准,器材的化和一统性影响到了学生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此外,学校体育场馆条件简陋,体育设施器材严重匮乏。2004年初,我省组织力量对全省5526所农村中小学的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有近半数的学校体育场地多为煤渣、泥土场地,普遍缺少室内场馆,其中苏北农村中小学23.5%的学校甚至没有跑道;在体育器材方面,大部分学校达不到中小学生体育器材配备标准。这种“量少质差”的状况,直接导致学校体育课无法开足开齐上好。我们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建立台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教研人员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参照课程标准,编制了《江苏省中小学体育装备标准》。《装备标准》力求体现三个结合:一是装备标准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编制采用了“固定+活动”的模式,场地建设因涉及学校的规划和一次性基建,作为固定部分,器材的配备以《装备标准》的配套件――《配备目录》形式出现,而《配备目录》是活动的,它可随着课程改革的完善而进行调整,从而确保《装备标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二是装备标准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每项设备标准均依据办学规模分为合格、先进、示范三个装备层次,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配置方案;《装备标准》分为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独立的分册,方便了各类学校的使用。三是必配标准与选配标准相结合。《装备标准》提供了必配和选配两种方案,必配是相应装备类别的学校必须满足的,在此基础上,学校可根据当地有关行业的要求及师资情况决定选配其他体育器材。

  为做好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工作,我们加强统筹规划,抽调专门人员,成立相应机构,精心组织建设。我厅成立了 “合格学校”建设办公室,各市、县教育部门也专门成立了相应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场地器材的配备工作。确定“先初中,后小学”的分步实施计划,逐层推进。到今年年底,全面完成全省2292所初中的体育场地器材配备任务,明年全面完成6261所小学的体育器材配备工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现场会、座谈会、加强督查等多种形式,及时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大对学校体育事业的投入,是改善体育工作条件、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以政府主导、拓宽渠道、多元筹措的方式,创新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思路。在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过程中,我省采取省、市、县政府共建的办法,坚持分类指导、厉行节约的原则,摸清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基础,确定了省帮扶建设学校名单。对于苏北、苏中等经济薄弱地区,由省里出大头,通过政府招标,采购设备,配送到县,今年省里将为1240所省帮扶建设的农村初中添置6000万元体育器材设备。各地在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中也配备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主要用于体育专用教室、器材室、器械架、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苏南和苏中部分经济较好的地区,按照“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要求,经费由地方财政自筹。目前,各地落实的专项资金也全部到位。在强化政府投入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动企业和社团组织向学校捐赠资金和体育器材。目前已经签约捐赠资金5000万元,到账资金2043万元。发动学校自力更生,现有体育场地能修的修,能改造的改造,现有器材能继续使用的继续使用,许多学校积极自制简易器材,发动省内大学与苏北学校对口帮扶,捐献闲置的体育教育教学器材或购置新器材,集中送到农村中小学校,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建设。

  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B体育官方网站,是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近几年来,我省紧密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调整师资培训模式,逐步形成省、市、县、校四级一体的现代体育教师培训体系。今年我省围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苏北农村教师素质提升”两大培训主题,实行“校校培训”计划,确定在“十一五”期间为苏北农村每一所中小学免费培训1名音体美学科教师,以全面提高苏北农村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安排了2500个培训名额,对全省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今年已开展了两期,培训了1100多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我们把培训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将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实现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促进教师角色、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的转变,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快速提升苏北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省将在“十一五”期间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苏北农村学校任教。今年9月,首批选派的3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已赴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五市县城以下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3年以上的任教。在选派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大学毕业生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体育专业学生,到苏北农村学校担任体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

  加强中小学体育场馆和设施器材建设,只是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而充分发挥体育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更好地满足体育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才是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坚持配、建、管、用并举的原则,建立健全中小学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维护、管理和使用工作,在完善制度上做文章,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在充分使用上出效益。一是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根据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后学校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修订和完善了“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研究制定新的《学校管理手册》,对包括体育场馆和设施在内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不仅要抓好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而且要抓好常规管理;不仅要抓好“物”的管理,更要抓好“人”的管理。在《中小学体育装备标准》的内容上,我们明确了人员配备数量、专业素质和管理使用方面的要求,同时要求各地均制定出符合各地实际、体现各类器材和设备特点的管理办法,维护和使用好已经配备的体育场地器材。二是充分使用,发挥效益。有了体育设施设备的基础条件,我们抓住有利时机,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不断扩大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范围,充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目前,全省中小学实施新体育课程的学校有5182所,占全省学校总数的61%;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不仅传统的田径类、球类、健身体操类等教学内容得以顺利开展,而且有条件的学校还开设了武术、射击、棒垒球、橄榄球、网球、攀岩等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目前中小学能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1小时,能做到每周两操两活动的学校占70 %以上。三是强化督查,严格考核。维护体育设施设备建设成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是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我们坚持常抓不懈,强化督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对各校体育设施设备的维护、使用和管理情况开展督查,督查情况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考评体系。各地教育督导部门将中小学体育设施的管理、使用情况作为经常性督导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推动体育设施建设、维护、管理、使用落实到位,规范学校体育工作行为,更好地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我省在改善中小学体育条件、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教育部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提升学校体育的整体水平。

推荐资讯